嘴角長痘痘總是讓人特別頭疼,不僅影響整體妝容,還可能因為頻繁摩擦而變得更嚴重。嘴巴周圍長痘痘是什麼原因?如果你最近發現嘴邊痘痘頻繁冒出,可能與飲食、壓力、內分泌、清潔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。那麼,嘴邊痘痘怎麼消?本文將全面解析嘴角長痘痘原因,並分享改善方法,幫助你恢復光滑的肌膚。
嘴巴周圍長痘痘是什麼原因?嘴角長痘痘原因

嘴角長痘痘原因1. 飲食刺激
嘴角屬於消化系統反應區,當你攝取過多辛辣、油炸、甜食時,身體的消化負擔增加,可能會影響皮脂分泌,導致嘴巴周圍長痘痘。尤其是奶茶、炸雞、辣鍋等食物,很可能讓嘴角痘痘加劇。
嘴角長痘痘原因2. 內分泌失調
如果你最近壓力大、工作忙碌、熬夜追劇,導致睡眠品質變差,體內的荷爾蒙分泌會受到影響,讓皮脂腺變得更加活躍,進而導致嘴角長痘痘。此外,女性在生理期前後荷爾蒙波動較大,嘴巴周圍也很容易冒出痘痘。
嘴角長痘痘原因3. 清潔不當
嘴角是吃飯、喝飲料、擦嘴的高頻率接觸區域,如果沒有及時清潔,食物殘渣、油脂等都可能堵塞毛孔,造成痘痘生成。另外,如果口紅、粉底、遮瑕成分過於厚重或不適合肌膚,也可能導致嘴角長痘痘。
嘴角長痘痘原因4. 細菌感染
長時間戴口罩,導致局部悶熱、摩擦,讓嘴角肌膚變得更加敏感,這也是嘴角長痘痘原因之一。此外,枕頭套、手機、雙手若沒有定期清潔,也可能將細菌帶到臉上,讓痘痘頻繁復發。
嘴角長痘痘原因5. 過敏反應
有些牙膏會含有氟化物或刺激性成分,可能會導致皮膚不適,讓嘴角周圍出現過敏性痘痘。如果發現每次刷牙後嘴角特別容易紅腫發炎,不妨試試換成低刺激配方的牙膏,觀察症狀是否有所改善。
嘴唇痘痘可以擠嗎?

嘴唇痘痘建議不要擠。嘴角屬於三角區,這個部位血管與腦部相連,若擠壓不當可能造成感染,甚至引發嚴重的發炎問題。另外,手上可能帶有細菌,擠痘痘時若沒消毒乾淨,可能讓細菌進一步進入毛孔,最後留下難看的痘疤或色素沉澱。
正確的做法是使用含有水楊酸、果酸、硫磺等成分的痘痘精華,局部點塗幫助消炎代謝,同時避免頻繁觸摸嘴角,讓肌膚有足夠的時間修復。
嘴邊痘痘怎麼消?7大改善方法快速消除痘痘

1. 做好潔面,避免毛孔堵塞
選擇溫和但有效的潔面產品,例如含有水楊酸或氨基酸的洗面乳,能夠幫助溫和去除多餘油脂,避免嘴角毛孔堵塞。
2. 飲食清淡,減少油脂負擔
減少攝取辛辣、油炸、高糖、乳製品等容易誘發痘痘的食物,改以高纖蔬菜、水果、優質蛋白為主,幫助皮膚維持穩定。可以多喝綠茶、檸檬水、薏仁水等有助於抗發炎的飲品,促進身體代謝。
3. 定期去角質,避免角質堆積
嘴角肌膚若有過多角質,可能會阻塞毛孔,讓痘痘更難消退。可以每週使用溫和去角質產品(如果酸、酵素類)來幫助老廢角質代謝,但敏感肌避免過度去角質,以免造成刺激。
4. 挑選適合的保養品,避免過度滋潤
如果嘴角痘痘反覆發作,建議選擇無酒精、無香精、低致痘成分的保養品,並使用水感輕盈的乳液,避免厚重油膩的護膚品加重毛孔負擔。
5. 別用手摸嘴角,保持衛生習慣
改掉無意識摸臉的習慣,並確保口罩、枕頭套、毛巾等貼近臉部的物品定期清潔,減少細菌感染機會。
6. 適度舒壓,保持良好作息
減少熬夜,確保每天7-8小時的優質睡眠,並透過運動、冥想、瑜伽來紓解壓力,避免內分泌失調引發痘痘。
7. 局部使用痘痘藥膏,加快消炎修復
可選擇含水楊酸、果酸、茶樹精油、維A酸的抗痘產品,針對發炎痘痘點塗,減少紅腫,加快修復速度。
嘴角長痘痘要吃什麼?
嘴角長痘痘,除了保養和清潔,飲食更是影響肌膚健康的關鍵因素!如果最近發現嘴角長痘痘,可以吃一些富含抗氧化、抗發炎成分的食物,有助於穩定肌膚、降低發炎反應,加速痘痘修復。
✔ 建議攝取
✅ 高纖蔬果(如番茄、芭樂、奇異果)
✅ 抗氧化食物(如綠茶、堅果、莓果類)
✅ 優質蛋白質(如雞胸肉、豆腐、魚類)
❌ 需避免
❌高糖飲料(如珍珠奶茶、碳酸飲料)
❌ 辛辣、油炸食物
❌ 乳製品過量攝取
附錄
1.陳蔚承, and 陳祖晴. “痘痘一直好不了?痘痘位置代表什麼?醫師2招治療痘痘.” 康健雜誌, 22 June 2021, 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4488. Accessed 18 Mar. 2025.
2.—. “為什麼臉上一直長春青痘?看懂痘痘位置與種類,改善消除痘痘肌.” 契爾氏 KIEHL’S 台灣, Kiehl‘s, 6 June 2023, www.kiehls.com.tw/promo/acne-treatment.html. Accessed 18 Mar. 2025.
3.“下巴、嘴巴長痘痘?看完就不長了.” Sandian聖研, 2019, www.sandian.tw/blogs/news/99594?srsltid=AfmBOooxk2UwnXi6Ut6jhyhJRngJwSVgKgq_bZAm26DuCMyrmnyGKB4F. Accessed 18 Mar. 202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