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亞洲人來說,膚色偏黃、膚質多變,使得「粉底液色號怎麼選」成為許多人的美妝難題。粉底液選錯色號就可能讓整體妝容失去平衡,太白會顯得突兀,太深則容易顯得蠟黃暗沉。本文將從膚色判斷、粉底色調選擇、試色方法到不同膚質的粉底搭配,全面解析如何挑選粉底色號,教你打造最自然的妝感。
了解自己的膚色與色調:找到適合的粉底基底

挑選粉底液的第一步,就是確定自己的膚色(Skin Tone)與色調(Undertone)。兩者的概念不同,膚色決定了你的粉底範圍,而色調則影響粉底的冷暖色系。
1. 確認自己的膚色
亞洲人的膚色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,可根據自身膚色範圍挑選粉底色階:
- 白皙肌:膚色偏白,容易曬紅但不易曬黑,適合象牙白或冷色調粉底。
- 自然肌:膚色介於白皙與健康之間,曬後容易變深但仍有回復能力,適合自然米色或中性色調粉底。
- 健康肌:膚色偏深,曬後不容易恢復,適合小麥色或暖色調粉底。
2.確認自己的肌膚色調(冷暖中性)
粉底液除了有明暗色階,還有不同的底色調性。選對色調能讓妝感更貼合肌膚,不會有面具感或突兀色差。以下是判斷色調的方法:
1.看血管顏色
- 偏藍色或紫色 → 冷色調
- 偏綠色或橄欖色 → 暖色調
- 介於兩者之間 → 中性色調
2.飾品測試法
- 佩戴金色飾品較顯白 → 暖色調
- 佩戴銀色飾品較顯白 → 冷色調
- 兩種都適合 → 中性色調
3.陽光曝曬反應
- 容易曬紅但不易變黑 → 冷色調
- 曬後容易變成健康小麥肌 → 暖色調
粉底液色號怎麼選?實測與光源影響
1. 試色位置:避免手部試色的誤區
很多人習慣在手背或手腕試粉底,但這樣的測試方法並不準確,因為手部的膚色通常比臉部深或淺一個色階。正確的試色位置應該是:
- 下頷線與脖子交界處:選擇最貼近脖子顏色的色號,避免臉部與身體色差過大。
- 臉頰與T字部位:可以輕點幾個接近的色號,靜待幾分鐘觀察氧化後的顏色變化。
2. 光線影響:室內與自然光下的色差
粉底在不同光線下會呈現不同的效果,因此試色時建議在自然光源下觀察,避免挑選過白或過黃的色號。
- 室內黃光:容易讓粉底顏色顯得偏暖,可能會選到比自己膚色更黃的色號。
- 白光或LED光:粉底可能會顯得偏冷色調,選擇時要考慮實際膚色。
- 戶外自然光:最佳試色環境,能夠最準確反映粉底液的真實顏色。
不同膚質如何挑選適合的粉底色號?
除了色號,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粉底液質地同樣重要。不同膚質可能影響粉底的呈現效果,因此在選擇色號時,也要考慮底妝質感。
膚質 | 適合的粉底類型 | 適合的色號建議 |
---|---|---|
乾性肌膚 | 保濕型粉底液(光澤感或奶油肌) | 帶有暖色調或米色系粉底,避免冷色調讓肌膚顯得蒼白 |
油性肌膚 | 控油霧面粉底液 | 選擇帶中性或偏黃色調粉底,避免過度反光或氧化變黃 |
混合肌膚 | 半霧面或輕盈粉底液 | 選擇自然色調,局部T字部位可以搭配蜜粉控油 |
敏感肌膚 | 低刺激粉底液(無酒精、無香精) | 避免過白的色號,以接近自身膚色為主 |
粉底色號選擇常見錯誤
1.選比自己膚色白兩階以上的色號
粉底過白容易顯得妝感不自然,與脖子形成色差。建議選擇與自身膚色最接近的色號,或淺一階即可。
2.不考慮粉底的氧化程度
部分粉底液會在上臉後氧化變深,建議試色後等待幾分鐘再做決定。
3.忽略妝感需求
霧面粉底通常顏色較沉穩,而水光粉底會顯得更透亮,在選擇色號時需考慮妝效需求。
附錄
1.—. “粉底色號怎麼選?彩妝師親授「粉底選色技巧」!底妝不怕暗沉、發灰,偽素顏底妝超簡單 | Beauty美人圈 | LINE TODAY.” LINE TODAY, 3 June 2024, today.line.me/tw/v2/article/BEk981z. Accessed 24 Feb. 2025.
2.“NARS.” Narscosmetics.com.tw, 2025, www.narscosmetics.com.tw/zh/findation.html?srsltid=AfmBOop-xW7UCwgcZ6s_77ZXAvHfomC36ltwX4ASrEXvdsON54O440TE. Accessed 24 Feb. 2025.
3.“植村秀線上粉底選色服務,3步驟精準挑選適合粉底色號.” Shuuemura.com.tw, 2018, www.shuuemura.com.tw/pages/foundation-shade-finder?srsltid=AfmBOorz2X7nOUNKOHPjYl8kGLkNk4PFFf5EoUEVGD7IRCfD9t-KPtYI. Accessed 24 Feb. 2025.